返回列表 發帖

本帖最後由 ka716 於 2011-9-6 00:40 編輯

anordinaryman
anordinaryman的個人空間 ›  TA的所有日誌 ›  查看日誌
使用直軸的調較
已有669次閱讀 09-6-26 14:20  | 個人分類: 調車 | 關鍵詞:style

早前日誌不開通的日子裡,寫過一篇關於使用頭直的理論文章,放到討論區去又封了。現在日誌可以發表新文章,整理一下放在這裡,讓朋友在使用頭直出麻煩時可有點參考。需要說明的是:這些全是理論,與實際經驗不符者,歡迎提出研究。



先溫習一下,過彎時車子推頭/ 甩尾的關係是:



1 )前後軸的抓著力若分佈平均,車子就能按既定的軌跡(半圓形)過彎

2 )若抓著力的分佈是前多後少(相對而言),則出現轉向過多(甩尾)

3 )若抓著力的分佈是前少後多(相對而言),則出現轉向不足(推頭)



以上的理論是建基於車子有正常的差速作用而言,但使用頭直(或尾直)後這個規律就加添了變數:那就是在彎中內側輪胎對轉向所起的影響。



要知道內側車輪在整個彎道中的行走距離必須是要比外側車輪短(差距與車身闊度成正比),不然,車子是轉不了彎的。差速的作用(容許內外側車輪轉速不同,外快內慢)就是完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,若使用直軸(頭直/ 尾直)而將這個功能拿掉後,內外側車輪以相同轉速通過彎道,如何能過得了?



答案是:必須要讓內側輪胎打滑(當然也浪費了點動力)!而用甚麽手段來達到這個結果就各師各法了。但當然也離不開調車的基礎物理,手段可歸納成兩個基本方向,假設要在前輪使用直軸(頭直),那就可以:



1 )增加前軸傾側,減少內側車輪重力,讓其適當打滑。手段包括調低滾動中心(增加滾動);減少downstop (增加避震伸展行程);使用較軟彈簧配合較硬防傾桿(讓內側輪胎更不貼地);用較軟二樓板設定等。



2 )減少分配到後軸的抓著力而增加轉向(甩尾)來彌補。手段包括在後軸使用較硬避震彈簧;調高滾動中心(減少後軸滾動);急速剎車使更多重力轉移到前軸(人為甩尾);增加防蹲角(anti-squat )以減少加速出彎時太多重力回流到後軸。



遙控車車手遠遠站在遙控台上是不能察覺到車輪打滑程度,只能從車子轉向情況來決定是否足夠,例如在使用頭直的情況下,打滑不夠便會推頭。另一方面,從車子過彎的軌跡也能大概看出是那種調教在作用,仍以頭直為例,若是透過1 )增加前軸傾側,車子過彎軌跡會較圓滑,而透過2 )增加甩尾,則車子路線會較突兀。車手可按此再進一步微調,而至終採用哪個方案,就按個人喜好和駕駛風格了。



此外,使用直軸的優勢是車子在急劇加/ 減速的情況下比使用差速/ 單向更加穩定,可以配合更激烈的駕駛方式(特別是延遲剎車late brake ),但對一些單依賴拖剎(drag brake )的朋友而言,可能就未能用盡直軸的好處了。
5
路過
  
雷人
  
握手
  
鮮花
  
雞蛋

TOP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