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發帖

DVD版 維多利亞一號 絕對值得一睇

三級片我看過,而且不止一部,但是在一個月內看了兩場同一個導演拍的三級片,我還是第一次。如你所知,我說的是彭浩翔彭導。

同是彭浩翔執導的《出埃及記》,裡面有一句話:原來事情荒謬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沒人信。那部電影不是講荒謬性,而是講「沒人信」。但是《維多利亞壹號》講的是荒謬性(也可以說是沒人性),拍出來的效果卻是沒人信。但是和許多觀眾認為故事太假了的看法不一樣,我理解彭導的做法,這電影就只能這麼拍。女主角殺人其實並不需要一個非常非常強大的動機,因為這只是一個比喻,通過血腥的殘殺把炒樓的殘酷展示出來--而炒樓這種行為背後的血腥,本來是看不見的。一部明顯是虛構的電影卻在開頭打出一行沒人信的字幕:根據真事改編。這除了是一種幽默,同時也在提醒觀眾,抽去那個似乎不合理的表面,裡面卻有種真實的寓意。
   那麼,你已經理解我前面說的「這電影就只能這麼拍」了嗎?也許你還沒有,好,為了賣弄一下我和彭導的心有靈犀,我舉個例子。比方說語言暴力這種東西是很難表現的,因為語言暴力是抽象的,它造成的傷痕也不可見,這時候就要用到一些藝術的手法,比如,說話的時候同時有利箭從口中飛出甚至有手榴彈飛出來,這樣,「語言暴力」就有了一個具象的表達。其實還可以說得更簡單一點,如果你是星爺的影迷的話。《九品芝麻官》裡星爺的三寸不爛之舌一說話就會有符號飛出來,然後對方還會頂不住往後退,猶如受到實物的攻擊一樣,但是如你所知,事實上一個人說話無論多麼厲害都不會造成這種效果,所以這就叫藝術化的效果。所以星爺是藝術家,要是他上CCTV的《藝術人生》節目,主持人朱軍就會稱呼他為德藝雙罄的藝術家。

然後就可以說說《維多利亞壹號》的主題。誰都看得出,電影有對地產商的控訴,比如電影裡說到主角童年時,地產商為了收購他們的舊樓而使出種種卑鄙的伎倆(影帝溫家寶對這個詞組也有貢獻)。於是有人就會有疑問:那麼為甚麼導演不讓女主角去殺地產商,而去殺業主呢?所以我要說的是,地產商不是電影唯一的控訴對象,讓樓市變成一種社會問題的不僅是地產商,還有炒客--也就是許許多多的普通市民。不是社會逼瘋了女主角,而是社會本來就唯利是圖沒有人性,殘忍的女主角只是殘酷社會的一個寫照而已。當然在現實中,我們覺得我們得到多少都是我們應得的,我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殘酷,有時我們看到他方有難還會康愾解囊,於是就覺得自己還有慈悲的一面。如果我們本來就能夠發現自己的殘酷,這部電影也就真的沒有甚麼意義可言了,只剩下血腥的感官刺激。

在這個殘酷的社會,建房子的買不起房子(還得了職業病),幫人借錢的自己卻借不到錢。這就是荒謬所在。

女主角的爺爺是一個退休海員,在女主角童年時總喜歡坐在海旁看海。加上女主角有個同事問她為甚麼非要買海景單位時,她的另一個同事代她回答是因為童年情意結。於是我們誤以為女主角對海景單位如此執著並最後動了殺機,原因也就在於其所謂的童年情意結。其實可以說完全不是這麼回事。童年情意結只是女主角美化自己的物慾的藉口而已,一個通過害死父親來得到保險賠償的人,有甚麼童年情意結可言。其實導演安排了幾個人物來質疑女主角的買樓想法--為甚麼不買便宜一點的。這說明根本連導演也不信。

女主角可能代表了一部分港女的看法,她們的一生只有兩個目標:男人或者房子。女人是船,總想找到可靠的碼頭停泊。如果通過自己的能力得到了dream house,那麼男人則變得可要可不要,用左小詛咒的話說就是:可忘而又不可忘的是雞雞。陳奕迅那個角色的作用即在於此。那不是一個可靠的男人,所以當女主角終於買到房子的時候,她很瀟灑地和他分了手。但這種瀟灑後面卻是一種可悲。

至於電影的血腥場面,之前我曾懷疑彭導曾參考了美國作家 Chuck Palahniuk的風格。但 Chuck Palahniuk的作品本人所讀尚少,就不作分析了。比誰更噁心的話,Chuck目前以73比1領先,他的《腸子》在朗讀時曾造成73人當場昏倒,而《維多利亞壹號》暫時只有1人昏倒的紀錄。

順便一說,香港觀眾對電影中的粵語粗口表現出來的笑點是非常之低。但我認為這不是觀眾的問題,而是很多香港電影太偽善了,以致粗口竟然成了彭導作品帶來的一種驚喜。

附件: 您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。沒有帳號?註冊

DVD is uncut version.

TOP

要有心理準備先至好睇

TOP

返回列表